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属地:朝阳区
|
行业领域:软件和服务专项联盟
|
发布人:管理员
详情 details

机构性质:

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是我国化学界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沿革:

1948 年 12 月 1 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接管原伪满大陆科学院,组建东北工业研究所。

1949 年 9 月,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

1952 年 8 月,归属中国科学院,改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

1954 年,与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合并,组成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1978 年 12 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产品情况:

· 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热缩材料:应用于电力、通信等领域,技术源自研究所早期产业化成果。

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开发刚韧平衡的环保材料,解决传统 PLA 脆性问题,应用于包装、医疗等领域(2025 年授权专利)。

· 生物医用材料

免疫调节水凝胶:通过嵌段共聚物与糖胺聚糖衍生物反应制备,可降低创面活性氧水平,促进慢性创面愈合(2025 年授权专利)。

· 稀土材料与技术

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全球领先的高纯度稀土分离工艺,支撑我国稀土产业升级。

· 新能源材料

盐湖提锂技术:开发吸附剂与膜分离技术,参与盐湖资源高效开发。


技术创新点:

· 材料科学突破

首创 “刚韧平衡” 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接枝共聚物与二氧化硅协同增强,兼顾机械强度与可降解性。

开发钛系锂离子吸附剂,实现盐湖提锂技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

· 绿色化学工艺

膜分离技术(如反渗透膜、纳滤膜)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零排放,推动国产替代。

· 交叉学科融合

化学与生物医学结合,研制智能响应水凝胶,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以加速创面修复。

· 产业化协同

构建 “平台 + 场景” 模式,如与威高集团、中交集团合作,推动技术向医疗、环保等领域转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材重点室。

其他: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先进化学电源实验室、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长春质谱中心等。

战略高分子材料领域:合成橡胶及弹性体、低环境负荷高分子、植介入医疗关键原料、印刷显示高分子、高端聚烯烃、特种热缩材料、高分子膜复合材料、高强有机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关键轻稀土材料领域:稀土轻质高强合金、稀土规模储能材料、稀土发光传感材料、稀土生物分离及高纯化等。

应用化学新技术领域:原位实时分析新技术、氢能产业一体化技术、锂电池材料的再利用技术等。


科研成果:

共取得科技成果 1200 多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 450 多项,创造了百余项 “中国第一”。

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 60 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 400 余项。

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 4400 余项、授权 2800 余项。

发表第一单位科技论文 200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5000 余篇。


相似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