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由原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院系设置:下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5 个系。
学科建设:材料科学学科 ESI 排名 2004 年起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2014 年起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2017 年、2022 年两次入选教育部 “双一流” 建设学科。拥有 “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和 “材料学” 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
学位授权:现有 4 个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专业,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 131 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级领军人才 12 人次,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 20 人次,唐敖庆学者 39 人,准长聘人才 18 人。
科研平台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能源车用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111 引智基地、吉林省轻合金精准加工制造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先进半导体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氢能源及应用技术中心、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辊锻工艺研究所等。
科研成果在新材料智能设计、先进能源催化材料、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车用高性能金属材料、薄膜及低维功能材料、先进加工与柔性成形技术等方向成果突出。超高强塑性纳米合金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辅助、数据驱动、国内首个代码开源的材料设计新方法与软件 JAMIP;新型灰铸铁高端缸体在一汽大规模应用;新型高强超塑性镁合金及短流程控制轧制薄板材制备新技术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多点数字化成形柔性制造技术与装备服务国防军工。
人才培养:着力打造聚焦 “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 双核心材料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关系。建院以来为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培养和输送了逾万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西安交通大学孙军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院士、中国商飞集团董事长贺东风等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