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典型经验——积极探索新机制(下)

发布时间:2020-05-18
|
文章来源:吉林国科创新
|
责任编辑:飙飙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关于印发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的通知。本期整理了“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典型经验”(下)主要包括: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积极探索新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经验速览(下)

  经验四: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

  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工程(湖南大学)

  重大项目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山大学)

  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龙头企业、优势学科、高端服务”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苏州大学)

  专业团队指导开展精准布局(山东理工大学)

  经验五:积极探索新机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通大学)

  科学确权决策机制(四川大学)

  “产权分割+授权投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

  首席科学家“一票否决”制(西北工业大学)

  成果价值“三段指标”评估法(首都师范大学)

  经验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典型经验之四

  ——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

  开展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是提升专利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的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利用,探索专利导航服务科技创新机制,从创新源头抓质量,主动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山东理工大学围绕重大科技成果,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专利导航和布局,为开展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工程(湖南大学)

  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购置了高校专利管理云服务、Innograph、incoPat、ProQuest Dialog等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提供专利预检索、专利分析、专利导航、专利交易和运营反馈等服务,为18个科研团队开展了专利导航分析。

  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工程,引入外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围绕优势行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重点项目或优势研发团队,布局基础专利、支撑性专利、延伸性专利、防御性专利等,构建高价值专利组合,形成保护合力,确保权利稳定性。

  例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布局15件专利,并成功应用于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车型上,预计每年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3200万元。

  二、重大项目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山大学)

  依托学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借助中心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围绕学校重大、重点科研团队,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导航服务,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趋势,把握竞争优势,寻求市场机遇,为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及成果转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与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市场前景评估、专利导航和布局等。

  每年自筹经费500至1000余万元,遴选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开展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成果,促成专利转让和实施许可项目、横向合作项目共计68项,转化金额达到5802万元。

  三、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建设先进焊接装备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立包括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申请、专利运营的有效服务机制。

  1.进行专利态势分析,梳理现有技术清单,分析关键技术和空白点。

  2.开展专利布局,申请前进行预审查新,形成一批核心高质量专利,构建形成专利池。

  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国防、高档装备、承压设备、新能源、新材料、轨道车辆等领域大型国企、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得到应用。

  江苏大学发挥在农业装备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联合企业共同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形成高价值专利全流程管理规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深入开展专利竞争态势分析,并围绕核心技术进行战略性布局。

  2.建立智能农业装备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利申请预审机制,在专利申请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行业专家对研发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应用前景进行评估,选择较好的研发成果,提交完整、充分的技术交底书。专利服务团队围绕技术难点开展关键技术分析,制定专利布局策略,完成高质量专利申请。

  例如:围绕核心技术“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布局了23件发明专利,并以专利许可的方式应用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龙头企业,建成多条高效能联合收割机生产线,形成了年产6万台的生产能力,近三年共销售产品86082台。

  四、“龙头企业、优势学科、高端服务”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苏州大学)

  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优势学科、高端服务”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布局高端微纳制造装备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依托微纳光学制造优势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联合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专业服务机构,组建管理委员会和项目管理、技术研发、专利分析,信息平台、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等6个专业工作组,进行专利导航和前瞻性布局分析,选择有市场化前景的高端微纳制造装备技术方向开展研发,及时布局专利,进行专利申请预审和专利撰写质量跟踪,形成多个高价值专利组合,并分步推动相应技术的产业化或技术转移。

  经过近3年的建设,学校和苏大维格联合布局申请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研发的“高速率大幅面双驱微纳紫外激光直写系统iGrapher800”,出口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研制的纳米光刻设备NanoCrystal是国际上首台实现100 nm特征结构的并行直写光学系统。

  五、专业团队指导开展精准布局(山东理工大学)

  毕玉遂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经14年,成功研制出无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学校充分了解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及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寻求专业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成立“微观专利导航工作组”进驻山东理工大学,指导学校开展专利布局、撰写、申请等工作。

  学校成立了专利分析、撰写团队,团队成员均具有比较深厚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在专家指导下对核心专利进行全面分析,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反应原理同有机化学理论充分结合,尽可能扩展技术保护范围。同时,对下游产业链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专利布局,对未来可能衍生出的新领域和新技术进行保护。目前,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件,2件核心专利已获得授权;申报PCT专利3件,覆盖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已陆续获得多国授权。

  2017年,学校与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就该成果签订了专利独占许可协议,合同金额高达5.2亿元,创下国内高校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最高纪录。

  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典型经验之五

  ——积极探索新机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将转化后奖励前置为“所有权共有”;四川大学建立了科学确权的决策机制,进行学校与成果完成人的产权分割;上海交通大学探索实施“权利分割+授权投资”的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首席科学家“一票否决”制,保证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不偏离正轨;首都师范大学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和诊断。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通大学)

  将对成果完成人的转化后奖励前置为“所有权共有”,实现从“三权”(使用权、处置权与收益权)到“一权”(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改革,在转化前就约定科技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共享所有权,成为共同专利权人,以科技成果确权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完成人身份变革,充分赋予他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自主权、决策权、定价权,从根本上调动了成果完成人的转化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已完成222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通过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作价入股成立了24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吸引社会投资近8亿元。

  二、科学确权决策机制(四川大学)

  建立科学确权决策机制,成立科技成果所有权权属认定工作小组(简称“确权小组”),由科研院、产研院、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后勤管理处、科产集团、学院(所、中心等)等部门及校内外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组成。成果完成人提出确权申请,写明成果的项目来源、经费使用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由确权小组组织评议,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确定该成果权属分享比例。确权结果在校内公示15日无异议后,学校与成果完成人签署所有权权属共享协议书。

  三、“产权分割+授权投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

  采用“产权分割+授权投资”的机制创新,打通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完整链条。以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成果作价投资为例,具体流程为:

  1.学校与意向方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以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成立公司。

  2.学校与持股单位、成果完成人签订科技成果分割转让协议,以“一元名义价格”将科技成果向两者转让,其中持股单位占比40%,成果完成人团队占比60%。

  3.学校授权持股单位与意向方、成果完成人团队共同成立公司。

  4.对科技成果进行无形资产评估。

  5.持股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按照约定比例将科技成果向新设公司转让,并完成出资。

  四、首席科学家“一票否决”制(西北工业大学)

  在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时,由投资者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设立首席科学家,负责企业技术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一般由学校科研团队负责人担任,并在公司章程中对其职权进行约定,作为董事出席董事会,拥有企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一票否决权。当企业发展方向违背其组建初衷,首席科学家可行使一票否决权,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不偏离正轨。

  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先后有2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以及多名学科带头人担任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为企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某公司首席科学家把握技术方向,引领其不断在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成立9年来始终致力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已开展十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军转民,应用到了民航客机、高铁和重卡等产品上,将形成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产业规模。铂力特公司首席科学家为其制定了“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定位,在8年内建立了独创的全链条金属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中国工业级金属3D打印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第一家全产业链3D打印股。

  五、成果价值“三段指标”评估法(首都师范大学)

  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和诊断,从技术、人才、法律、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前景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在信息披露阶段、知识产权申请阶段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三个阶段,分别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并使校方、成果团队和企业方在每一阶段就该项科研成果的评估价值达成一致。价值评估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固定值,最终的交易价格只要落入区间即可,从细节处落实了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管理人员的尽职免责条款。

  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典型经验之六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有关高校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内容全面、流程清晰、一目了然,使科研人员明确了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程序,有利于推动他们在转化各阶段积极配合管理部门推进相关工作。

  一、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二、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image.png

  三、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image.png

  四、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image.png

  五、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image.png

  六、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教育部、科转云

责任编辑:方静

声明:以上图文版权均归属原作者,如有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取得联系进行删除处理。